
北京化工大学
校友总会举办第二届
“化二代”暑期科学营活动
为传承北化精神,丰富校友子女暑期生活,7月14-21日,校友总会依托2025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北京化工大学分营,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化二代"暑期科学营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24名"化二代"营员,在7天的时间里与我校师生共同体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文化之旅。本届科学营配备了校友志愿者协会的学生担任朋辈辅导员,全程陪伴"化二代"营员参与各项活动。党委副书记、校友总会常务副会长宋来新与"化二代"们亲切交流并合影留念。宋书记还为每位营员赠送了校友会纪念礼盒。
展开剩余95%开营仪式:点燃科学梦想
7月15日上午,开营仪式在学校朝阳校区高精尖大厦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
北京化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天伟出席活动并致辞。他强调,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是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的重要基础。他指出,青年一代要勇担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使命,探索科学前沿,既要脚踏实地钻研,又要胸怀国之大者。他鼓励营员们保持好奇心和创造力,在科研实践中积极思考,培养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让青春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征程中绽放光彩。
校党委副书记宋来新为科学营授旗
现场师生共同见证科学营活动正式开启
参观足迹
01
校园参观
16日清晨,科学营的同学们踏入了北京化工大学昌平校区的诗意画卷。晨光中,蝉鸣与树影在中心草坪上翩跹起舞,勾勒出"园中园"的灵动景致;移步第二教学楼,层叠的庭院空间将人引入欧式小镇般的静谧时光;驻足文理楼前,移步换景的园林艺术与学院人文气息相得益彰。最是那柳湖畔闲庭信步的大鹅,与体育馆里跃动的青春身影,为这幅校园长卷平添生趣。荷风送香,柳浪闻莺,同学们在一步一景中,感受着北化校园独有的科学与诗意之美。
漫步校园后,营员们步入北京化工大学校史馆,开启了一段穿越时空的精神之旅。在讲解员生动的讲述中,百年校史如一幅壮阔画卷徐徐展开——从筚路蓝缕的创业岁月到硕果累累的辉煌成就,一代代化工人以科技报国的赤子之心,在共和国发展的每个关键时期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展柜中泛黄的手稿、斑驳的实验仪器,无声诉说着前辈们"敢为天下先"的科研豪情;墙面上珍贵的照片、详实的数据,生动诠释了"化工报国"的使命担当。当了解到多项打破国外垄断的化工技术背后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时,同学们对"团结奉献、艰苦奋斗、务实力行、博学创新"的北化精神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这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让年轻学子们真切体会到:化工不仅是改变生活的魔法,更是强国富民的基石。
02
实验室参观
19日下午,同学们走进北京化工大学顶尖科研平台,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实验室探秘之旅。在软物质科学与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神奇的智能材料让同学们大开眼界;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里,新型复合材料的精妙结构令人叹为观止;先进强件体材科研究中心的前沿设备,则展示了材料科学的无限可能。
实验台前,同学们屏息凝神,观察科研人员娴熟的操作;液氮演示环节,升腾的白色雾气引来阵阵惊叹。每一个精密仪器都诉说着科技的力量,每一项实验操作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这场沉浸式的实验室体验,不仅让同学们近距离感受到科学研究的魅力,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探索未知的种子。
科学实践
科技创新的号角已然吹响,探索的旅程在此启航。在本次科学营活动中,"化二代"们走进北化多个顶尖科研实践平台,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探索之旅。在VR展示中心,同学们穿越时空体验前沿科技;工训中心的现代化设备让大家领略了工程技术的魅力;材料学院的科普基地展示了神奇的新材料世界;物理实验中心则让抽象的理论变得触手可及。每一次动手实践都是思维的碰撞,每一项实验操作都是科学的启迪。在这里,同学们不仅掌握了基础实验技能,更在亲身体验中感悟到科学研究的真谛,为未来科研之路播下了梦想的种子。
01
VR展示中心
7月17日,北京化工大学分营的营员们投身科研实践活动,走进实验楼VR展示中心,开启沉浸式体验。佩戴VR设备后,营员们瞬间“穿越”至虚拟实验室,指导老师结合VR场景讲解科研原理,将抽象理论转化为直观体验。
02
工程训练中心
下午,营员们走进工训中心,开启一场硬核科技探索!李方俊老师结合工业4.0前沿趋势,为营员们生动解析智能制造核心技术。大家近距离观摩数控机床精密加工,体验激光雕刻的精准艺术,感受3D打印从数字模型到实物的神奇蜕变,更亲手操作注塑工艺见证材料成型奥秘。
03
材料学院科普基地
材料学院科普基地始终致力于将前沿材料科学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给青少年。营员们走进基地,在康瑞志老师的详细讲解下,明确了实验安全规范,并系统学习了多功能手工皂的研制原理与性能测评方法。
04
物理实验中心
走进物理实验中心,一场探索物理奥秘的旅程以一段生动的实验室介绍视频拉开序幕。同学们来到了力学综合实验室、电学综合实验室以及光学综合实验室。营员们亲自操作实验,沉浸在物理的世界中。
2
名师面对面
本次科学营特别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天伟、国际知名学者David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杨卫民教授、学科带头人张丽丹教授等顶尖专家学者,与"化二代"们展开面对面的深度对话。这些科学巨擘以渊博的学识为经,以丰富的阅历为纬,为营员们编织出一幅幅绚丽的科学图景:从分子世界的精妙设计到绿色化工的宏大蓝图,从实验室的微观探索到产业化的宏观布局。他们不仅传授最前沿的科技知识,更以科学家的情怀与担当,诠释了"化育天工"的深刻内涵,让年轻学子在感悟科学之美的同时,更收获了宝贵的人生启迪。
01
谭天伟院士/ 开营第一课《美丽化工》
15日上午,开营仪式后,谭天伟院士为营员们带来了精彩的开营第一课《美丽化工》。课程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化工科学的魅力,阐释了化工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重要地位,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工业生物技术如何赋予传统化工崭新的"美丽"内涵,通过丰富的案例展示了工业生物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创新应用。谭院士以生动幽默的语言风格,配合翔实的实验数据和鲜活的产业案例,将深奥的生物制造原理娓娓道来。课堂上,他特别鼓励年轻学子以开放创新的思维重新认识化工,开启属于自己的"美丽化工"探索之旅。这场兼具学术深度与科普趣味的讲座,不仅拓展了营员们的专业视野,更点燃了大家对化工科学的浓厚兴趣。
02
David教授/ 化学实验秀
15日晚上,北京化工大学特聘教授、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英国皇家化学会分会主席戴伟教授为同学们呈现了一场令人叹为观止的科学盛宴。这位来自英国的化学家操着一口流利的中文,将复杂的化学原理演绎成一个个神奇的"魔法":试管中瞬间绽放的彩虹、手掌上升腾的"火焰精灵"、芬达变成牛奶......每一个实验都引得全场惊叹连连。戴教授不仅用生动的方式诠释了化学的奥妙,更以他互动式的提问点燃了在场每一位同学的科学热情。这场寓教于乐的化学秀,让营员们深刻体会到:科学不是枯燥的公式,而是充满惊喜的探索之旅。
03
张丽丹教授/ I拓展科学视野
16日上午,北京化工大学物理化学教授、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北京市师德先锋张丽丹教授登台讲座。张教授深耕《物理化学》《大学化学实验》等课程教学多年,曾获多项国家级、北京市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张丽丹教授以《拓展科学视野,树立远大志向,提升综合能力,实现学业目标》为题,为全体营员和带队老师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报告。
04
杨卫民教授/ 激扬青春,智造美好
杨教授以自身青春奋斗故事开篇,亲切生动,迅速引发共鸣。他分享了求学与科研路上的关键经历,并结合学校最新的前沿科研成果,生动描绘了科技发展的壮阔图景。讲座不仅为营员们打开了窥见尖端科学的大门,更以其真实的奋斗历程和北化的育人实践,深深叩响了大家心中的科学理想,点燃了投身探索与实践的火种。
爱国教育
学校将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融入科学营活动中,组织参观天安门、居庸关长城、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抗日战争八十周年,激发“化二代”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
01
天安门广场
15日下午,“化二代”们来到天安门广场进行参观,进行天安门爱国主义教育。阳光下的天安门气势恢宏、庄严肃穆,大家产生了深深的民族认同感,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的内涵。
02
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
18日下午,"化二代"营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这座镌刻着民族记忆的红色殿堂,为年轻学子打开了一扇通往峥嵘岁月的历史之门。馆内珍贵的文物史料生动再现了全民族抗战的壮阔画卷:锈迹斑斑的大刀诉说着烽火连天的岁月,发黄的战地照片定格了英雄儿女的身影,复原的战斗场景让人仿佛听见震天的冲锋号角。这场穿越时空的精神洗礼,让年轻一代在铭记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更加坚定了科技报国的理想信念。
03
居庸关长城
19日早上,组织“化二代”们前往居庸关长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家沿着历史的脉络,在讲解员的叙述中感受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古老的城墙诉说着抗战岁月的坚毅,激励着营员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朋辈引领
17日晚上,全体营员在求真讲堂共同参与朋辈交流分享活动。求真讲堂内,三位榜样以青春故事绘就成长地图:艺设学子徐坤携参军报国的赤子心归来,续写信仰篇章;国教学院李鸿宇分享学业耕耘经验,用智慧搭建跨文化桥梁;经管学院燕明海讲述支教坚守,让知识火种传递西部。
趣味素拓
16日晚上,全体营员在昌平校区体育馆篮球场进行了团队素质拓展。营员们来自不同地域,共同挥洒汗水,感受青春的激情,共同面对挑战,享受成功的喜悦。
闭营仪式
19日晚上,闭营仪式暨闭营晚会于大学生活动中心小剧场正式开始。闭营仪式上,校团委先后为优秀营员、优秀带队教师、优秀朋辈辅导员颁发证书。随后,开始了大家期待已久的闭营晚会。
当《再见》的旋律响起,“化二代”们用独特的配音秀为这场青春盛宴写下最动人的注脚。声波里跳动着科技的韵律,台词中流淌着真挚的情谊,舞台上绽放着创意的火花。
这是一场告别,更是一次启程;这是一次谢幕,更是一声号角。七天的科学探索,在今晚化作跳动的音符;七天的同窗情谊,在今夜凝成永恒的记忆。从实验室到舞台,从试管烧杯到话筒聚光,营员们用最饱满的热情,诠释了青春最美的模样。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全场掌声雷动,为这段难忘的科学之旅画上圆满句号,也为未来的追梦之路奏响奋进乐章。
化二代感悟
01
潘韵伊/ 云南省下关第一中学
非常高兴能有此次机会来北京化工大学参加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在这次活动中,我收获颇丰。首先,是时间意识的增强,学会了如何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每一项活动按时参加。其次,我认识到了团队意识的重要性,与原本互不相识的同学们共同合作,认真完成每一项游戏,也体会到了游戏的乐趣。最后,听了各位老师们的讲座,体验了各种有趣的实验,我也从中收获了许多,感悟了许多,对自己未来的目标也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每一次经历都是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我们也都在不断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02
李思远/ 北京市通州区梨园中学
这次北化科学营让我流连忘返,校园于环山中建成,校内的景色树绿而花艳,时有大鹅与白鹭相伴,我终于明白,或许贴近自然是现在大多数人的选择。教学楼和实验室又现代又干净,看着特舒服。
下午的行程安排是在化学实验室,做皂化反应时超有成就感,跟着老师一步步来,油脂变成能拿在手里的香皂,原来化学不光在课本里,还能做出实实在在的东西,我举着手中的小熊香皂与其他组同学一同合影,那一刻心中的成就感油然而生。物理实验室里全是新奇装置,那些奇妙现象看得我眼睛发亮,像发现了好多小秘密。
听名师讲课的时候,感觉离北化的距离感全没了,这趟下来,我懂了学好科学是十分重要的,是我们该做的事。化学不仅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其实在生活中也处处都有应用。现在特别向往北化,想努力考上,在这儿学更多本事,实现自己的梦想!
03
齐小萱/ 北京市第166中学
今天早上在参观昌平校区的过程中,我们欣赏了学校优美的生态环境,了解了北化的六十余年历史,游览时我不断完备对于此校的认识,加之听取张教授的讲座,从化学引申到其余科目,使我在游玩之余受益匪浅,改正了自己过去的学习方法,以更加饱满的精神面对未来的学习。
下午的实验环节更是充满了乐趣。首先我们进行了制作手工皂的化学实验活动。我们分工协作进行称量、配比、融化、倒模等步骤。化学实验后我们体验了静电球,角动量守恒,光的偏振等一系列物理模型。让我体会到科学探索的乐趣所在。
这些活动不仅激发了我对化学物理学的浓厚兴趣,更点燃了我未来深入学习、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
出品:北京化工大学校友会、校友工作志愿者协会
供稿:孙 然
美编:孙 然
审核发布:张 睿
发布于:北京市股票配资推荐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